觊觎滴滴抢食者是一厢情愿吗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1-07-15 09:04:15  阅读:86720
觊觎滴滴抢食者是一厢情愿吗

  网约车市场的天花板已在眼前,未来,市场会更开放、更规范

  作者/顾翎羽 编辑/马克

  谁能抢走滴滴的蛋糕?

  7月5日——滴滴App下架仅1天后,嘀嗒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在内的多家网约车平台纷纷推出用户拉新的优惠活动,手法仍是老套——补贴用户。

  4天后,消失了两年多的美团打车 App再度上线,美团打车小程序也几乎同时也出现在微信。在司机端,7月12日,高德宣布进入“暑期免佣季”,未来两个月将采用多种形式的免佣以提高司机收入。行业内对司机抽成率一般在25%左右。

  此前,滴滴占据国内超80%的网约车市场,剩下20%由100多家企业瓜分。滴滴遭遇整改后,新一轮网约车大战会改写市场格局吗?

  抢食滴滴

  “朋友圈的信息流都要被网约车平台的广告刷爆了。”

  在上海生活的安琪(化名)感受到了打车市场的躁动,最近几天,不仅常见的网约车品牌如美团、高德、哈啰频繁在其社交媒体上刷屏,连申程出行这样她从未听说过的上海本地品牌也进入视野。

  竞争者有四类,一是以高德、美团为代表的聚合平台;二是以T3出行、如祺出行、享道出行为代表的车企平台;三是以首汽约车为代表的地方公共交通集团主导的平台、四是地域性的小出行公司。

  安琪熟悉这种套路。曾在滴滴快车线负责开城工作的她告诉《财经》记者,在网约车市场扩张阶段,一些竞争激烈的地区会被称作战区,滴滴有专设部门来负责战区运营情况。在一些无法获得压倒性优势的战区,该部门的主要作用是监督竞品,防止扩张。

  “动作都是同步的,关键是要快要狠。比如说对手今天出了什么策略,那滴滴方面就会立刻跟上,只要告诉上级你是在打压竞品,一切资源都会向你倾斜。钱、简化的程序、人力支持,要什么给什么。”

  然而,这种激烈已经久违了。

  共享出行寡头化已有五年。2016年8月,滴滴收购Uber中国。此后,没有一家公司在全国层面拥有接近滴滴的体量。

  根据招股书,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统计数据,去年10月,全国网约车订单量共计6.3亿单,其中,滴滴拿到了5.62亿单。

  不过,这一次有新的搅局者。一张来自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的截图显示,T3出行——一家由一汽、东风、长安等多家国企发起成立,股东里囊括了阿里腾讯的出行公司,在内部信中号召全员开启007战斗模式——因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紧急调整开城计划,“市场给我们的窗口期只有40天”。

  这与安琪印象里的T3出行完全不同,车企做出行平台,车辆是自营车辆,司机多是职业司机,平台的作用在于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一些互联网手段快速去打车,运作实质上非常近似于以前的出租车行业运作。“业内不会认为这是一家网约车基因的出行公司。说到底,车企做出行,主要还是在帮汽车公司进行车辆的库存消耗。”

  然而,市场环境在倒逼车企发力,和前几年不同的是,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关口,市场已有整合迹象。对一些产品缺乏竞争力的车企来说,转型出行服务是主动和被迫兼有的选择。而头部车企投身出行平台,一是有助于卡位即将电动化的网约车市场,二是也有助于消耗库存。

  根据平台官方数据,2020年,车企派的出行平台中,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在营57城,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在营21城,同比增加250%,融合了三家国企基因的T3出行在营24城,较2019年新增18城,同比增加300%,而最近的平台数据显示,T3出行目前的在营城市已经达到30城。

  能够接入多家平台的聚合平台则是另一股变量。车企做B2C出行平台,车辆是重资产投入,而轻装上阵的聚合平台则只是将流量进行商业化,变现速度更快。

  美团打车App的回归引发了舆论的高潮。2017年,美团推出打车业务,主要阵地在滴滴渗透率有限的长三角。2019 年 6 月,为了减少亏损,美团打车 App 在应用商店下架,美团App中则保留了打车业务入口。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打车业务曾在美团内相当没存在感。《财经》记者从美团员工处得知,在滴滴遭遇审查的不久前,因为“至今订单量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美团内部还针对打车业务提出了增长目标。

  美团已经形成了本地生活服务的生态,打车将让各业务间的协同更加紧密。根据官方信息,目前,美团打车服务覆盖了100多座城市,囊括了一二三线。此次上线更换了全新的logo,但依旧采用聚合式打车平台的模式,除美团快车之外,还接入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多家外部平台,有23种车型可供选择。

  此外,一位网约车行业人士表示,此次各家的扩张也因季节的催化,“夏季是旺季,本来补贴的日子也该到了。”在他看来,各方提供补贴来拉新只是战术上的差异。

  争夺时机,争夺流量、争夺渠道,争夺增长点,“最终还是为了提高估值。”

  一厢情愿?

  窥伺者以为捉住了良机,可是市场真的还能有这么多机会吗?

  行业里曾有先例——蔚来资本、IDG等投资的嘀嗒出行曾经成功抢位过滴滴空缺的市场。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18年4月,滴滴出行App以1.14亿的月活排名第一,嘀嗒出行月活675.02万排名第二。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业务因恶性事件全面下架整改。这期间,嘀嗒出行迅速崛起。2019年第三季度,滴滴重启顺风车业务时,嘀嗒出行已经拥有了1587.3万的月活,相较于2018年4月,嘀嗒出行月活增长超135%。

  但今非昔比。

  网约车行业已经趋于饱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有140多家,合格网约车驾驶员已达150多万人,

  城市里究竟需要多少网约车?以出租车类比,前述行业人士表示,建设部规定,大城市出租车保有量标准20辆/万人,中小城市出租车保有量为15辆/万人。万人保有量是一个估值,根据城市GDP变化而变化,GDP高的城市,万人保有量高。

  他表示,网约车的本质,是用不合规的动作打击了合规的动作。“网约车主要抢了出租车的蛋糕,原先出租车行业都是明确遵循运行标准,而网约车只是在入口上,也就是司机的准入上做了严格认证,很难保证后续的运营规范。”

  正是因为准入门槛低,如果网约车无序扩张,势必会造成出租车行业的萎缩。根据行业逻辑,一台出租车往往会配备1-2个司机,以确保车辆不会空置。一位上海出租车司机向《财经》记者表示,如今,公司只有一半的车有人开,剩余车辆都处于闲置状态,

  “在网约车兴起的前几年,在大城市如上海,对出租车牌照发放已经严格控制。”然而,由于网约车平台行业的竞争态势,各家网约车平台都不断地在大量招募司机。“司机代表了一个平台的响应速度,这种速度代表竞争力,如果说一个平台要想在市场当中存活下去的话,他一定要保证自己拥有足够的司机。,”

  理论上来说,网约车数量增加,城市出租车保有总量增加,响应速度变快,消费者体验变好,但空载率上升,造成资源浪费,司机的收入也会下降。无序竞争难以长久。

  网约车已经遭遇了出租车的强烈反攻,市场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预测,从2019年到2025年,由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构成的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7.5%,整体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过万亿,预计到2025年,出租车市场将继续占领54%的市场份额,依然为其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数据咨询公司易观分析,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整体交易金额达2499.1亿元,比2019年下滑17.9%。出租车App端2020年交易金额达636.5亿元,比2019年增长14.5%,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巡游出租车网约化进程加快。预计未来两年,出租车网约化交易规模会持续上涨。

  网约车平台也希望能够借力出租车的数字化改造扩张市场。7月13日,嘀嗒出行与山东省济南市出租汽车行业签订协议,为城市出租车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这也是继西安、成都、广州等城市之后,嘀嗒出行做此类改造的第13个城市。

  因此,在全国层面上,网约车行业已经没有蛋糕可分,滴滴占据大盘,第二梯队网约车派系林立,竞争激烈,并且进行的是“存量竞争”。

  根据易观数据,2020年12月国内网约车乘客端活跃用户规模上,滴滴以8157万占据绝对优势,嘀嗒出行和滴滴旗下的花小猪打车以1799.2万、1400.7万位列二、三位,而四、五名的首汽约车和T3出行用户规模只有268.5万和265.8万。

  更开放、更规范

  不过,市场仍在保持微弱增长,格局不是铁板一块。据滴滴等出行平台的官方统计,2019年12月,在其他公司都不超过100万单的前提下,滴滴网约车日均超2300万单;2020 年 12 月,包括花小猪在内,滴滴网约车日均接送乘客超 3000 万单,第二名高德单量超 150 万。

  “主要是在争夺下沉市场。”安琪告诉《财经》记者,一线城市网约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0% ,而到了三四五线城市渗透率只有个位数。这意味着,下沉市场还有开拓空间。

  滴滴也并非在所有大城市都占据压倒性优势。网约车平台在每进入一个新城市都需要重新取得当地监管部门的认可,这为地方性网约车公司提供了生存空间。

  一位滴滴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地方政府的网约车政策至关重要。比如在上海,滴滴因为长期拿不到运营牌照,运营风险不仅高,也没办法采取更多动作压制对手。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7月初,由政府牵头,上海分别成立了货运和客运网约车行业协会,“行业里这是第一次。”

  有参会的车企人士分析,尽管行业协会具体能做什么还有待时间观察,但是这至少说明了市场会更开放,有新玩家进入,并且行业会更加规范。

  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约车市场洞察2020》报告显示,2019年至今,网约车已经进入了严格执法阶段。全国270+城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

  规范化的趋势将会如何影响网约车行业发展?《共享经济蓝皮书: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深度盘整期,具体表现为:一是监管的介入不断加深,二是“三证合规”已是法律基本要求,三是网约车行业正在职业化而非兼职化,

  行业乱象依旧存在:“平台抽成过于严格,司机的福利难以保障、大量不合规运力的存在、要求司机和网约车运力公司“二选一”等等。

  在这种大趋势下,各家的争夺点变成了用户体验和司机运维。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网约车逐渐规范化,出租车和网约车将会融合发展。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发展方向都是合规司机开合规车辆用合规平台,这需要有更多的合规动作,也需要更重视司机合法权益的保障。

  从这一角度来说,长时间的烧钱补贴大战难以重演。业内已有共识——打车业务天然缺乏坚固的护城河,滴滴用了近八年才实现盈利,在存量竞争的大趋势下,网约车行业不得不能更注重成本管控与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利润越来越薄了”,这一感慨开始频繁在业内出现。竞争硝烟永远不会熄灭,行业的天花板却已近在眼前。

原标题:觊觎滴滴抢食者是一厢情愿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